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請把英語教室的舞台還給學生!

請把英語教室的舞台還給學生

余玉照(嘉義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日前在中央日報邵董事長玉銘主持的「推動全民英語座談會」上,我針對台灣英語教學應如何改進的議題,提出幾點懇切的建言,離席時胡總編輯耀恆對我說:「請你把今天的發言意見寫出來發表,你的建言會造成一種革命。」雖然這「革命」兩字可能言重了,可是我很願意照胡總編輯的囑咐把那天的發言整理如下,敬請先進同好多多指教。  首先,我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法,再求利其器」的觀念。今天可以用在英語教學上的各種利器何其多,但是為什麼學生英語程度仍然不夠好呢?我認為關鍵因素之一就在於未能完全真正「得其法」。上海張思中先生研發一套外語教學法非常管用,已被大陸各省市許多學校採用,我在今年四月一日至六日專程去上海觀摩這套教學法,回台後曾寫專文推介(請參關「英語教學新法效果顯著」,文教報,91.5.6.~7.),同時應邀發表幾場相關的演講,而今,嘉義市興華高級中學吳校長仁健已決定於下學期全面採用「張法」,並將於七月十七日親自率領全校英語教師前往上海觀摩研習「張法」。興華高中將是全國第一所全面採用「張法」的學府,我相信該校的英語教學改進成果,不久就將充分顯現出來。  我很久以來就關注台灣英語教學方法確實亟待改進的問題。為此,我特別提出「英語教學十化原則」,即一、學生主體化;二、目標生活化;三、進程自然化;四、活動多元化;五、教學趣味化;六、教材平衡化;七、文法配角化;八、測驗合理化;九、語文一體化;十、應用全面化。這次在上海與張思中外語教學研究所的英語教師座談時,我說明這「十化原則」,也獲得張先生和其他老師的認同。現在我想根據這「十化原則」和我對「張法」的認識,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

一、請把英語教室的舞台還給學生!
過去很多英語老師習慣於「霸佔」教室講台,每節課幾乎都是從頭講到尾,很少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機會做各種方式的英語演練。老師幫學生做太多的事情,甚至連英文單字的定義和用法,都在課前替學生查好!這種教學模式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要改進當今台灣英語教學,首要之務應該就是摒棄這種教學模式,以落實「學生主體化」(learner-centered approach)的重要理念。在整體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應該扮演「導演」的角色,只能站在「輔導者」的「配角」地位;反之,學生則應該好好扮演「演員」的角色,站在「學習者」的「主角」地位,努力展開「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請把英語課程標準訂高一些!  
在座如有學者專家曾參與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訂工作,務請原諒我在此提出這項呼籲。我純粹是就事論事,絶無冒犯任何朋友之意。以目前國中英語能力為例,在字彙方面訂出800字標準,我認為太低了。雖然訂出這麼低的標準,基本上是顧及城鄉教學差距等因素,但有鑒於過低的標準對初學者缺乏適度的激勵性,我希望有關當局趕緊全面檢討現行標準,一定要適度提高標準,以期激發學生的用功意志,引導他們朝著較高的標準而投入更多更大的心力!
  我不認為提出高標準的呼籲是在「唱高調」。坦白說,我很擔心訂出偏低的標準不啻「劃地自限」,或等同於「裹小腳」,或有如讓旅者行駛於狹窄的路上,小心翼翼地緩慢行進,當然不易抵達目的地。  如與大陸所訂標準相比的話,我們目前所用標準更是低得不合理。張思中先生為幫助學生通過中學的外語關卡,特別訂出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高標準:即「背百篇、記千句、識萬詞」。這九個字代表大陸學生普遍想要學好英語的雄心壯志!同時顯示出英語教師殷切期待藉由高懸一個遠大目標來激發學生的鉅大潛能!這九個如果做得到的話,必能為英語打下相當厚實的基礎。他們做得到,我們應無做不到的理由!

三、請儘量幫助學生克服初學階段的主要困難!  
初學英語者如能學會發音技巧、建立基礎字彙,並且通盤瞭解基本的文法規則,就可以說克服了初學英語的主要困難,之後就能對學習英語培養足夠的興趣與信心,進而順利地走上學好英語的漫長旅途了。英語老師如能想盡辦法幫助學生克服這三大困難,便是施與學生的一大恩德了!
  在這方面「張法」也有值得借鏡的特色。他採用「適當集中」及「反覆循環」的方法,將發音、字彙與文法的教學分別先行集中實施,然後展開讀本課文教學時,學生得到不斷演練復習的機會,以致能夠瞭解更徹底,記誦更牢固。反觀在台灣常見的做法是上課都從課文逐課進行單字及課文講解,每課學到一二十個單字,而文法也很少集中數週把各種常用基本規則作通盤簡要的交待。按照「張法」來教字彙,一堂課平均可教六七十個單字,有時甚至可教會一百個。如以這個速度來計算的話,台灣現行國中字彙800字標準,只要十幾堂課教下來就可以達成教學任務了!

四、請引導學生多多閱讀英文讀物!  
透過各類英文著作的廣泛閱讀,學生可以享受到加速擴大英文字彙、熟悉英文語法、吸收各領域知識,以及認識英文背後的文化傳統等多重效益。可惜我們的學生大都侷限於英文課本的閱讀範圍,能超越課本的羈絆,勇於涉獵英文書報雜誌和跨學科英文論著者,恐怕只佔極小的比例。我唸師大附中時,英文老師鼓勵學生利用暑假多多閱讀世界文學名著的簡易版,這是對我助益很大的一項功課。不過,這樣做還是不夠的。我們可以仿照「張法」,讓學生大量接觸英文讀物,除英文文學作品外,還要指導學生閱讀同年級外國學生所用的數學、物理、化學、社會等各學科的英文讀本,並鼓勵學生把閱讀過的東西嘗試譯成中文,以加深心得印象。這是非常有益的做法,但願我們也能跳脫英語教科書的束縛,讓學生早日享受到廣泛閱讀英文的無窮樂趣!屆時中央日報所發行的《高級英文文摘》和《青少年英語》等優良刊物,相信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修能力,將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最後,為了改善台灣社會的整體英語環境,我想建請各大專院校在校園內普遍設立「國際英語演講勵進會」(Toastmasters Clubs),以便提供英文程度較高學生一個持續鍛鍊英語能力的場所,同時也讓程度較低的學生能在課堂外有更多觀摩研習英語的機會。目前台灣各縣市共設立約七十個英語演講勵進會,倘若各大專院校能夠各設立三四個,將來台灣的勵進會組織總數將高達六百個以上。如此一來,全民英語運動就可以得到另一股很可觀的推進力量。
我們不要一味批評學生英文程度不夠好或一味責備學生不夠用功,我們應該運用各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營造比較有利的教學環境,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同時盡全力來幫助他們解決初學英語所可能遭遇到的各種困難,藉以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我深信只要能夠這樣「多管齊下」,我們的英語教學成效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獲得顯著的提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